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部原副部长揭露,全球力量平衡变化正持续对中国有利

何亚非 人大重阳 2022-04-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35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编者按:9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环球时报》英文版共同主办“全球治理论坛(2021年秋季)9·11事件二十年来的全球变局研讨会”并发布《换骨的世界:“9·11”二十年来的全球变局研究报告(中英文版)》。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亚非参会并作了题为《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合作的解决方案》的视频发言,以下为视频发言实录:


视频时长约15分钟,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过去20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力量平衡持续向有利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此深感忧虑,误判严重,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取代其霸权地位,采取对华强硬政策,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地缘政治矛盾上升的传统安全威胁与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叠加,对人类构成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全球治理体系不堪重负,支离破碎;技术革命的步伐加快,世界面貌日新月异,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能否适应并驾驭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正在考验各国的智慧;源于贫富差距加剧和不平等现象加深的影响,身份政治、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席卷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国内政治极化、对外反全球化势头增强。从国际议程设置看, 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政治经济议程主要由美国及其牵头的G7起主导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地位提升,从2003年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首脑首次受邀出席G8峰会,形成G8+5峰会全球治理模式,世界事务决策圈开始扩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G7有心无力,难以肩负应对金融危机的重任,世界目光投向G20。这个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后设立的部长级磋商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际拥有基本平等话语权使得全球合作应对全球性危机成为现实。2016年,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在杭州召开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并提出了一系列根植于中华文化、事关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思想、新方案,给世界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实现了从“参与者”、“建设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转向“东西方共治”,这是21世纪国际关系出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世界格局看,“美国的世界”正在向“美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的世界”转变。这里有全球力量平衡变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力量上升的因素,也与全球治理体系跟不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密切关联。70多年前建立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包含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但近400年以西方为中心的“中心-边缘”体系基本信奉实力和“零和”思维。在冷战结束时甚至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终结历史”的最佳选择。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制度和结合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不会输出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但是中国国内治理的成功经验确实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参考的发展道路。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在经历建交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从竞争与合作、以合作为主,向竞争、合作、对抗“三个篮子”模式转变。这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对中国力量上升和战略意图的误判引起的。中美关系在21世纪上半期会如何变化发展,还需要继续冷静观察,不怕竞争、善于竞争,积极争取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进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轨道。在大变化、大发展、大调整的新历史时代,无论国力强弱、国家大小,各国都是“地球村”共同发展的一员,都需要以规则为基础、为各方所接受的全球治理体系。70多年来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给了各国和平相处、和平竞争的空间和时间。现在要做到是继续维护全球治理的框架并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在这方面,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如果有些国家抱着“中心-边缘”的世界观不放,继续追求“世界是自己国家的”,显然违背历史潮流。只有维护人类利益共同体,进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21世纪各国前进的方向。从技术革命角度看,作为近一个世纪的全球霸权,美国执意认为中国在科技发展上后发追赶是对其世界科技优势的战略威胁。零和思维支配着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与政策。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封锁和“脱钩”,来削弱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以维护美国科技独大的地位,在美中战略竞争中胜出。这种做法对美国企业和老百姓并无好处。以美国芯片企业为例,其主要下游市场在中国,如果实行科技“脱钩”,中国确实会遇到困难,但美国芯片业也会遭受巨大打击,失去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界和华尔街未必赞同政府的做法。在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两大因素影响下,美国正在调整部分全球供应链,排挤中国。现在看,在美国执意推动下,两国部分科技“脱钩”可能难以避免,但是在几十年全球化进程中两国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经济共同体,要全面“脱钩”几无可能。世界目前的重点依然是疫情防控,随着疫情的变化,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第一,唯有合作才能使疫苗覆盖速度快于病毒变异速度。2020年新冠疫情对各国冲击历史罕见,感染人数超过2.2亿,死亡人数350万,远远超过21世纪以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死亡人数总和。2021年新冠疫情还将会继续困扰各国,世界政治经济民生遭到严重打击,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稳定新冠疫情的关键在于疫苗,特别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既无疫苗,也无资源,情况非常严重。据统计,非洲国家仅4%的人口接种了疫苗。中国已经宣布向贫困国家提供20亿剂疫苗和一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帮助他们尽快战胜疫情。但不少国家搞“疫苗民族主义”,制造“免疫鸿沟”,将疫苗合作政治化,阻碍疫苗、诊疗、联防联控等全球合作,使得贫穷国家难以获取疫苗,导致全球疫苗供给不平衡。须不知“只有各国都安全,自己才能安全”。这是战胜疫情的原则。全球化时代要实现新冠全球免疫,疫苗合作必不可少。欧洲与中国合作意愿上升,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都希望与中国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抗击疫情。在这方面,他们不会完全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第二,疫苗合作可以成为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多种鸿沟的突破口。世界存在经济鸿沟、数据鸿沟、气候鸿沟等,现在又增加了疫苗鸿沟。然而,病毒不分东西南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果没有全球同舟共济的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消灭疫情的道路将十分漫长。美国对外出口新冠疫苗仅占美国疫苗产量不到百分之一。新冠疫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共同整合资源抗疫、并帮助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老弱贫病群体渡过难关。中国对疫苗国际合作做出了巨大努力。除上述捐赠外,2021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又是例证,在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首个预防兼治疗型新冠疫苗在多国开启临床合作研究。第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唯一选项是合作、合作、再合作。世界是互联互通的地球村,在全球化升级发展、全球挑战相互叠加、接踵而来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孤立发展,只有共克时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是创造未来美好世界的光明大道。无论双边还是多边、地区还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唯一选择,没有别的选项,除非有谁愿意重回全球化前经济相互割裂、冷战时期相互对立的落后封闭状态。中国非常清楚以意识形态划线构建国际格局的严重危害性,长达几十年的美苏冷战对全世界是非常惨痛的教训。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各国政治制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不仅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更是各国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主题。正如《联合国宪章》开篇所呼吁,各国人民应通力合作、防止战争浩劫再次发生。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推荐】疫情又起,一年多前的报告就曾预言这场“持久战”

胡锡进:不是“9·11”让中国钻了空子,而是中国自己给了自己机会

丁刚:9·11二十年,“他们为什么恨美国?”

换骨的世界:“9·11”二十年来的全球变局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